布隆过滤器
面试题
现有50亿个电话号码,给你10万个电话号码,如何要快速准确的判断这些电话号码是否已经存在?
判断是否存在,布隆过滤器了解过吗?
安全连接网址,全球数10亿的网址判断
黑名单校验,识别垃圾邮件
白名单校验,识别出合法用户进行后续处理
是什么
由一个初值都为零的bit数组和多个哈希函数构成,用来快速判断集合中是否存在某个元素
设计思想
目的:减少内存占用;
方式:不保存数据信息,只是在内存中做一个是否存在的标记flag
本质就是判断具体数据是否存在于一个大的集合中。
备注:
布隆过滤器是一种类似set的数据结构,只是统计结果在巨量数据下有点小瑕疵,不够完美。
布隆过滤器(英语: Bloom Filter) 是 1970 年由布隆提出的。
它实际上是一个很长的二进制数组(00000000)+一系列随机hash算法映射函数,主要用于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在集合中。
通常我们会遇到很多要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在某个集合中的业条场景,一般想到的是将集合中所有元素保存起来,然后通过比较确定。链表、树、哈希表等等数据结构都是这种思路。但是随着集合中元素的增加,我们需要的存储空间也会呈现线性增长,最终达到瓶颈。同时检索速度也越来越慢,上述三种结构的检索时间复杂度分别为O(n),0(logn),0(1),这个时候隆过滤器 (Bloom Filter)就应运而生。
能干嘛
高效地插入和查询,占用空间少,返回的结果是不确定性+不够完美
重点:一个元素如果判断结果:存在时,元素不一定存在,但是判断结果为不存在时,则一定不存在。
布隆过滤器可以添加元素,但是不能删除元素,由于涉及hashcode判断依据,删除元素会导致误判率增加。
小总结:有,是可能有;无,是肯定无;(可以保证的是,如果布隆过滤器判断一个元素不在一个集合中,那这个元素一定不会在集合中)
布隆过滤器原理
布隆过滤器实现原理和数据结构
-
原理
布隆过滤器(Bloom Filter) 是一种专门用来解决去重问题的高级数据结构。
实质就是一个大型位数组和几个不同的无偏hash函数(无偏表示分布均匀)。由一个初值都为零的bit数组和多个哈希函数构成,用来快速判断某个数据是否存在。但是跟 HyperLogLog 一样,它也一样有那么一点点不精确,也存在一定的误判概率
-
添加key、查询key
添加key时 使用多个hash函数对key进行hash运算得到一个整数索引值,对位数组长度进行取模运算得到一个位置,每个hash函数都会得到一个不同的位置,将这几个位置都置1就完成了add操作。
查询key时 只要有其中一位是零就表示这个key不存在,但如果都是1,则不一定存在对应的key.结论:有,是可能有无,是肯定无
-
hash冲突导致数据不精准
当有变量被加入集合时,通过N个映射函数将这个变量映射成位图中的N个点,把它们置为 1(假定有两个变量都通过 3 个映射函数)。
查询某个变量的时候我们只要看看这些点是不是都是 1,就可以大概率知道集合中有没有它了
如果这些点,有任何一个为零则被查询变量一定不在, 如果都是 1,则被查询变量很可能存在, 为什么说是可能存在,而不是一定存在呢?那是因为映射函数本身就是散列函数,散列函数是会有碰撞的。 (见上图3号坑两个对象都1)
正是基于布隆过滤器的快速检测特性,我们可以在把数据写入数据库时,使用布隆过滤器做个标记。当缓布缺失后,应用查询数据库时,可以通过查询布隆过滤器快速判断数据是否存在。如果不存在,就不用再去据库中查询了。这样一来,即使发生缓存穿透了,大量请求只会查询Redis和布隆过滤器,而不会积压到数据库,也就不会影响数据库的正常运行。布隆过滤器可以使用Redis实现,本身就能承担较大的并发访问压力
-
hash冲突导致数据不精准2
哈希函数
哈希函数的概念是:将任意大小的输入数据转换成特定大小的输出数据的函数,转换后的数据称为哈希值或哈希编码,也叫散列值
如果两个散列值是不相同的(根据同一函数)那么这两个散列值的原始输入也是不相同的。这个特性是散列函数具有确定性的结果,具有这种性质的散列函数称为单向散列函数。
散列函数的输入和输出不是唯一对应关系的,如果两个散列值相同,两个输入值很可能是相同的,但也可能不同,这种情况称为“散列碰撞 (collision)”。
用 hash表存储大数据量时,空间效率还是很低,当只有一个 hash 函数时,还很容易发生哈希碰撞。
Java中hash冲突Java案例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 system.out.println("Aa".hashCode()); system.out.println("BB".hashCode()); system.out.println("柳柴".hashCode()); system.out.println("柴柕".hashCode()); Set<Integer> sets = new HashSet<>(); int hashCode; for(int i = 0; i < 200000; i++) { hashCode = new Object().hashCode(); if(sets.contains(hashCode)) { System.out.println("运行到第:"+i+"次出现hash冲突,hashcode:" + hashCode); continue; } sets.add(hashCode); } } /** * 2112 * 2112 * 851553 * 851553 * 运行到第:103993 次出现hash冲突,hashcode:213440190 * 运行到第:109440 次出现hash冲突,nashcode:651156501 * 运行到第:143624 次出现hash冲突,hashcode:2038112324 * 运行到第:144557 次出现hash冲突,hashcode:1164664992 * 运行到第:150537 次出现hash冲突,hashcode:273791087 * 运行到第:179149 次出现hash冲突,hashcode:996371445 * 运行到第:182462 次出现hash冲突,hashcode:254720071 * 运行到第:185099 次出现hash冲突,hashcode:1872358815 */
使用3步骤
-
初始化bitmap
布隆过滤器 本质上是由长度为 m 的位向量或位列表(仅包含 0或 1 位值的列表)组成,最初所有的值均设置为0
-
添加数据
当我们向布降过滤器中添加数据时,为了尽量地址不冲突,会使用多个 hash 函数对 key 进行运算,算得一个下标索引值,然后对位数组长度进行取模运算得到一个位置,每个 hash 函数都会算得一个不同的位置。再把位数组的这几个位置都置为 1 就完成了 add 操作。
例如,我们添加一个字符串wmyskxz,对字符串进行多次hash(key) -> 取模运行 -> 得到坑位
-
判断是否存在
向布隆过滤器查询某个key是否存在时,先把这个 key 通过相同的多个 hash 函数进行运算,查看对应的位置是否都为 1,只要有一个位为零,那么说明布隆过滤器中这个 key 不存在;
如果这几个位置全都是 1,那么说明极有可能存在;
因为这些位置的 1 可能是因为其他的 key 存在导致的,也就是前面说过的hash冲突。。。。。
就比如我们在 add了字符串wmyskxz数据之后,很明显下面1/3/5 这几个位置的 1 是因为第一次添加的 wmyskxz 而导致的;
此时我们查询一个没添加过的不存在的字符串inexistent-key,它有可能计算后坑位也是1/3/5,这就是误判了
布隆过滤器误判率,为什么不要删除
布隆过滤器的误判是指多个输入经过哈希之后在相同的bit位置变成1了,这样就无法判断究竟是哪个输入产生的,因此误判的根源在于相同的 bit 位被多次映射且置 1。
这种情况也造成了布隆过滤器的删除问题,因为布隆过滤器的每一个 bit 并不是独占的,很有可能多个元素共享了某一位。如果我们直接删除这一位的话,会影响其他的元素
特性:布隆过滤器可以添加元素,但是不能删除元素。因为删掉元素会导致误判率增加。
小总结:
- 是否存在:有,很很可能有;无是肯定无,100%无
- 使用时最好不要让实际元素数量远大于初始化数量,一次给够避免扩容
- 当实际元素数量超过初始化数量时,应该对布隆过滤器进行重建,重新分配一个size 更大的过滤器,再将所有的历史元素批量add进行
布隆过滤器的使用场景
-
解决缓存穿透的问题,和redis结合bitmap使用
缓存穿透是什么
一般情况下,先查询缓存redis是否有该条数据,缓存中没有时,再查询数据库。当数据库也不存在该条数据时,每次查询都要访问数据库,这就是缓存穿透。
缓存穿透带来的问题是,当有大量请求查询数据库不存在的数据时,就会给数据库带来压力,甚至会拖垮数据库。
可以使用布隆过滤器解决缓存穿透的问题
把已存在数据的key存在布隆过滤器中,相当于redis前面挡着一个布隆过滤器。
当有新的请求时,先到布隆过滤器中查询是否存在:
如果布隆过滤器中不存在该条数据则直接返回;
如果布隆过滤器中已存在,才去查询缓存redis,如果redis里没查询到则再查询Mysql数据库
-
黑名单校验,识别垃圾邮件
发现存在黑名单中的,就执行特定操作。比如:识别垃圾邮件,只要是邮箱在黑名单中的邮件,就识别为垃圾邮件。
假设黑名单的数量是数以亿计的,存放起来就是非常耗费存储空间的,布隆过滤器则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。
把所有黑名单都放在布隆过滤器中,在收到邮件时,判断邮件地址是否在布隆过滤器中即可。
优缺点
优点:高效地插入和查询,内存中占用bit空间小
缺点:
-
不能删除元素。因为删除元素会导致误判率增加,因为hash冲突同一个位置可能存的东西是多个共有的,你删除一个的同时可能也把其他的删除了
-
存在误判,不能精准过滤;有,是很有可能有;无,是肯定无